(特派員楊書涵報導) 中國醫藥大學與中山醫學大學跨校合作團隊歷時五年研究發現,「薄荷」的植物萃取物–「薄荷醇」能產生神經保護功能,可有效減少急性缺血性中風動物模式的神經功能缺損,降低腦神經的發炎並改善腦部感覺與運動控制的功能。此一薄荷萃取物的使用方式已取得國家的專利,相關的研究成果發表在神經研究國際知名期刊《神經炎症雜誌》。中國醫藥大學中醫學院副院長陳易宏教授團隊與中山醫學大學醫學系黃相碩教授跨校研究團隊,共同發表名為「透過局部外用薄荷醇活化周邊冷覺受器可降低缺血性中風之傷害」(Activation of peripheral TRPM8 mitigates ischemic stroke by topically applied menthol)之研究成果,2022年7月28日刊登在國際知名的期刊《神經炎症雜誌》(Journal of Neuroinflammation)當中,此國際期刊具有極佳的評價(影響因子9.594),不論是在免疫學領域或神經科學領域相關的期刊中皆為排序在前百分之十的指標期刊。該研究發現在四肢體感神經元中的冷覺受器TRPM8受體的數量遠超過身體其他區域的皮膚,而薄荷醇為瞬態感受器陽離子電壓通道TRPM8受體的活化劑,四肢浸泡薄荷醇可以改善中風的預後。於中大腦動脈阻塞的缺血性中風小鼠,四肢浸泡薄荷醇顯著減少腦梗塞體積,並改善缺血性中風小鼠的感覺運動功能的恢復,該作用是活化周邊神經的TRPM8受體而來。此一研究是世界上首次提出外用浸泡的「薄荷醇」產生神經保護作用。
對此,中國醫藥大學的中醫藥研究,在洪明奇校長,王陸海副校長及中醫學院顏宏融院長帶領下,強調以現代醫學技術探索中醫理論,以現代醫學的技術進一步拓展中醫的療效及應用。陳易宏副院長2022年5月曾獲美國針灸醫學學會(The American Academy of Medical Acupuncture , AAMA)邀請進行主題演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