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31日 星期日

BNI大台南南區「真愛名人堂」分會盛大啟動 刷新商務交流想像 串聯藝文美健產業新商機

 

BNI大台南南區「真愛名人堂」分會盛大啟動 刷新商務交流想像 串聯藝文美健產業新商機

(真愛領導幹部開心合影,(最左)短影音拍攝張瑞峰,(左2)漾格爾健康醫美集團&世界年度先生抗衰老醫美顧問瑋澤,(左3)活動主持洪正芬,(最右)衣療師楊宜佳,(右二)手機通訊行蘇子毓,(右三)產險謝芯語,(後排左1)飯店旅館黃建輝,(後排左2)人壽險陳新典,(後排右1)吳大樹執董平。)

 (記者楊青芸報導)    您能想像,一群頂尖商務人士每週清晨六點半,便熱情齊聚一堂,展開高效、專業且充滿信任的商務交流嗎?全球最大、最具影響力的商務引薦平台——BNI(Business Network International),以其獨特的「付出者收穫」精神,正在全球76個國家、超過11,300個分會、34萬名會員中,持續創造驚人的口碑行銷效益。而今,BNI大台南南區首個以音樂、藝術、創作、美業及大健康產業為主題的嶄新分會——「真愛名人堂分會」2025年8月29日(週四,適逢浪漫七夕情人節)上午6時30分,在台南桂田酒店國際廳盛大舉行啟動大會。這不僅是一場儀式,更是匯聚跨界精英、啟動無限商機的關鍵時刻。

(開場即是一場音樂與舞蹈藝術演出,舞者劉淑華,電子琴林怡君,小提琴楊尚儒,小提琴鮑品馨,烏克麗麗羅朝元。)

全球影響力,在地化深耕:高效人脈,開創共贏

BNI自1985年於美國創立以來,憑藉其嚴謹的會議流程與高度紀律的文化,已成為全球商務人士拓展人脈、提升業績的首選平台。台灣自2006年引進BNI,至今已在全台設立236個分會,擁有近9,800名會員,證明其模式在本地市場的巨大成功。

「真愛名人堂分會」的成立,標誌著大台南商務生態圈的創新升級。分會成員由一群熱愛事業、樂於助人的跨產業專業人士組成,他們秉持「高標準、重承諾、有紀律、愛榮譽」的核心精神,透過每週的固定聚會,不僅建立起深厚的商業連結,更在分享與合作中,將「人脈與信任」轉化為實質的口碑行銷與資源整合效益。清晨的會議,正是這種對效率和成功的極致追求。

(真愛分會在七夕情人節這天盛大啟動。)

BNI八大核心文化,鑄就卓越商務平台

BNI之所以能持續擴展、吸引世界各地企業主積極加入,核心原因來自其獨特而堅韌的「八大核心文化」:

一、付出者收穫 (Givers Gain): 強調先付出,方能有所收穫,如同農夫耕耘般不懈。

二、終生學習: 透過持續的教育培訓,讓會員共同成長,精進專業。

三、深度關係建立: 鼓勵一對一(One-to-One)深度交流,強化彼此了解與信任。

四、當責文化: 嚴格要求準時出席、透明化績效(如PALMS表),建立高度信賴。

五、正面積極的態度: 以嚴謹紀律與高道德標準,塑造值得信任的商業環境。

六、認可與表揚: 重視肯定會員的付出與貢獻,推動正向循環與團隊凝聚力。

七、傳統與創新並行: 遵循有效模式的同時,鼓勵會員發揮創意推廣事業。

八、五大基本功 (Five Fundamentals)

BNI每位會員皆須落實以下五項行動,以維持章員間的互信與活絡:

1.出席(Attendance)、2.培訓(Training)、3.一對一(One-to-One)、4.帶賓(Bringing Guests)、5.引薦(Referrals)。這五大基本功是BNI文化的「行動面」,確保核心價值得以在日常運作中落地並持續產生效益。

這些文化共同打造了一個互相支持、共同成長的獨特商業社群,讓每一位企業主都能在此找到歸屬感與發展機會。

(BNI的核心文化-付出者收穫執行董顧-吳大樹。)

執行董事吳大樹:共創「良幣驅逐劣幣」的商業願景

BNI大台南南區執行董事吳大樹對「真愛名人堂分會」寄予厚望。他深刻指出:「作為老闆,我們總要面對拒絕、競爭與壓力,但仍能堅持下去,因為我們相信付出終將有回報。BNI提供了一個無與倫比的環境,讓付出者獲得超越預期的成果。」

(人脈交流非常熱絡。)

吳董事進一步強調:「在其他環境裡,付出不一定有收穫;但在『真愛名人堂分會』,付出必定帶來豐碩的收穫,因為這是一個高標準、強紀律、充滿信任與支持的團隊。」

((左)創會董顧-陳佩君與(右)前文化局局長、台南市台日文化友好交流基金會榮譽董事長郭貞慧。)

據了解,2025年8月29日的啟動大會,不僅是分會成員展現活力的舞台,更將邀請合作夥伴、產業好友及廠商共襄盛舉,一同見證「真愛名人堂分會」如何將跨界資源有效整合,共同開啟新商業格局。分會成員將秉持高道德標準與誠信原則,攜手打造一個「良幣驅逐劣幣」的商業生態圈,讓真正優質的企業能夠蓬勃發展,為大台南、台灣乃至全球經濟注入正向動能。


東方藏易與儒法哲思藝術獨樹一幟 林家同跨界對話文化、儒學與法理

 

(右九,置中為藝術名家林家同總院長。)

 (記者楊晟明報導)     在當代藝壇,林家同總院長以其獨樹一幟的「東方藏易」藝術風格,融匯書法、水墨與西方媒材,構築起跨越傳統與現代的對話語境。然而,他的藝術遠不止於形式美學的探索;其核心深植於東方哲學,尤以儒家思想的「中庸」、「仁義」及「禮法」精神為基石,更將觸角延伸至法律的公共性與規範性,譜寫出文化與法理的跨界新章。本文旨在深入剖析林家同藝術創作的文化內涵,並從儒家思想與法律關係的角度,揭示其深遠的法學啟示。

儒家哲思:林家同藝術的根脈與精神
儒家思想以「仁者愛人」、「禮之用,和為貴」及「中庸之道」為核心,這些普世價值深植於林家同院長的筆墨之間,成為其藝術創作不可或缺的精神養分。

中庸之道:遊走於「似與不似之間」
林家同的書畫風格常在抽象與具象間游移,不執著於寫實,亦非全然脫離自然。這份「恰到好處」的平衡,正呼應儒家「中庸」思想,探尋兩極之間最適切的和諧點,展現藝術於規矩與自由、傳承與創新之間的精妙拿捏。

(林家同大師的「無限謙宏」是現代藝術法理五行運行的代表作。)

虛實相生:「無盡藏」的哲理
藝術名家林家同的書畫標誌性的「無」系列作品,呈現「無限、無形」的藝術境界,體現對空間、時間乃至生命本質的深刻叩問。這種對「虛」與「實」的辯證,恰與儒家「有無相生」的智慧不謀而合,亦是其對人文社會秩序的一種深邃隱喻。

仁和精神:萬物共生的詩意展現
透過流動的雲脈、太極運行等意象,林家同大師的作品歌頌萬物互生、多元共存的宇宙觀。這份寬廣的胸懷,不僅暗合儒家「仁者無敵」的博愛精神,更鮮明地展現了「和而不同」的儒家和諧觀,強調多元個體在相互尊重中達致統一。

總之,儒家文化不僅是林家同藝術創作的思想沃土,更是林家同博士書畫融合的形式與內容、追求內在秩序與精神意蘊的價值羅盤。

儒法對話:傳統倫理與現代法理的共鳴
儘管儒家思想以道德教化為核心,但其在中國歷史上與法律的演進始終密不可分。從西周的「禮治」到漢代的「德主刑輔」,儒家精神對法治的塑造影響深遠,將法律不僅視為外在規範,更是內在德行的制度化體現。

禮法相濟:秩序與規矩的藝術呈現
儒家強調「禮」是維繫社會秩序的基礎,而法律則保障公平正義。林家同Morris揚名國際,作品中精妙的結構佈局,如同「禮」的規範,既賦予畫面秩序感,又不失靈活變通,映照出禮法互補、相得益彰的智慧。

仁義入法:藝術承載社會關懷
儒家「義」的精神常被視為法律正當性的根基。藝術若僅追求形式美而缺乏「義」的內涵,則流於空泛;法律若脫離「義」,則恐淪為壓迫。氣韻非凡的家同大師,其創作超越純粹美感,深植社會關懷與義理思辨,讓藝術成為傳遞正義、弘揚仁愛的媒介。

中庸與法理平衡:收放之間的智慧
儒家提倡「過猶不及」的中庸之道,這與法律在嚴格執法與人情考量之間尋求平衡的智慧不謀而合。林博士筆墨的「收與放」,正是對法理中張弛有度、權衡協調精神的藝術性隱喻,強調在堅守原則的同時,亦需考量情理。

(林家同總院長的「心縱千里」象徵的儒家思想的「中庸」。)

藝術中的法理映照:林家同的實踐與啟示

在藝術家林家同的創作實踐中,法律精神不僅是抽象的哲理,更透過具象的藝術形式,展現出其深層的法理意涵:

規範與自由的辯證共生:
書法藝術講求嚴謹的筆勢規範與結構,卻也極度強調創作者在「法度之中見精神」的自由揮灑。這恰如法律在社會中的角色:它確立基本秩序與行為框架,同時為個體保留了廣闊的自由創造空間,使秩序與活力並存,而非相互抵觸。

公正與和諧的宇宙觀:
當代藝術家林家同的作品《無限謙宏》巧妙地運用五行、易經卦象的結構,象徵天地運行的公平與平衡,萬物各得其所。這份對自然和諧秩序的追求,與法律所致力維護的「公正」理念遙相呼應,旨在構建一個均衡、有序、權利義務對等的社會。

社會責任與公共精神的彰顯:
林家同長年投身文化基金會的營運及藝術公益活動,這不僅是一位藝術家的個人胸懷,更與法律所承擔的社會責任高度契合。他通過藝術實踐,強調公共利益應超越個人私利,將藝術的影響力擴展至社會福祉的層面,展現藝術家作為公民的公共關懷。

藝術與法治的共榮:跨領域的智慧啟迪

在全球化浪潮下,藝術與法律常被視為兩個截然分立的領域。然而,林家同教授的創作以其獨特的視角,強烈地提醒我們二者之間深層次的互補與共榮:

藝術的軟性滲透: 藝術能以其獨有的美學語言,將抽象的法律精神具象化、人性化,使法理不再冰冷,更易於被理解與感知,從而促進法治觀念的深入人心。

法律的堅實保障: 法律則作為社會秩序的基石,為藝術創作提供自由發展的空間,維護藝術家的權益,保障文化公共價值的永續傳承。

儒家的核心橋樑: 儒家思想在此扮演了關鍵的橋樑角色,以「人本」精神貫穿藝術與法律,使法律不流於僵硬刻板,藝術不至於空泛無根,共同構築一個兼具人文關懷與秩序理性的和諧社會。

藝術、儒法與當代的宏觀視野

林家同總院長的藝術創作,不僅僅是精湛書畫技巧的展示,更是東方哲學與當代社會對話的宏偉橋樑。他巧妙地以儒家思想為根基,在「似與不似之間」展現藝術的中庸之道;以法律精神為隱喻,在規範與自由的張力中書寫公正與秩序。

(林家同總院長在藝術儒家、法學之關連論述。)

林家同的藝術實踐,超越單純的美學追求,更昇華為一種深具啟示性「文化法理」的實踐。在他的畫布上,藝術的奔放、儒學的智慧與法律的理性交響共鳴,共同訴說著東方文明在當代全球語境下,所能展現的深遠價值與廣闊視野。他證明了,真正的藝術,能夠觸及並融合人類文明最深層的秩序與精神探求,為我們理解人與社會、傳統與現代、美學與規範之間複雜關係,提供了獨特的視角與深刻的啟迪。

2025年8月9日 星期六

經營之神崛起東方智慧 解密王永慶的風水傳奇

 


經營之神崛起東方智慧 解密王永慶的風水傳奇

(記者吳德源報導)     在2025年新加坡國際周易智慧論壇上,中國五術教育協會前理事長詹順榮大師,以其對「三元易經擇日法秘訣」的精闢講解,深入剖析了風水地理的玄奧。他特別揭示了台灣六大富豪家族祖墳在風水地理上的優勢,其中又以「台灣經營之神」王永慶家族的祖墳故事最為傳奇。這個從貧困茶農之子,到一躍成為台灣首富的驚人轉變,不禁令人對風水之妙津津樂道。

《易經》:中華文化的智慧源泉

探究風水,必先理解其根基。《易經》,這部被譽為「群經之首」的中國古老智慧結晶,承載了數千年的文化精髓。它始於約6500年前伏羲氏觀天地萬物之象而創八卦,後經周文王在被囚禁羑里城七年期間演繹卦辭,其子周公續作爻辭,最終由孔子傳承「十翼」加以闡發,使《易經》的義理臻於完備。從治國安邦的「內聖外王」之道,到個人修身處世的準則,其智慧無遠弗屆,引領著中華民族的發展。

風水學:中國獨特的環境哲學

在《易經》陰陽、河圖、洛書、五行生剋等深奧理論的基礎上,中國古老的先賢獨創了「風水學」。他們利用發明的指南針和羅經進行精準定位,將自然環境與人居福祉緊密結合。早在4700年前的黃帝時代,風水學的應用便已有記載,如傳世的《黃帝宅經》和《黃帝葬山圖》。

風水學主要分為兩大領域:「陰宅」與「陽宅」。陰宅指的是先人安息的祖墳,而陽宅則是生人居住的房屋。儘管國際上「風水」一詞常被籠統提及,其精髓卻源自晉代郭璞《葬經》的經典論述:「氣乘風則散,界水則止,古人界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謂之風水。」

另一句「風水之法,得水為上,藏風次之」更是點明了水的關鍵作用。這也驗證了王永慶三處祖墳前皆有壯闊水局的現象,特別是新北市五股的「金獅坐北斗」被台灣堪輿界公認為大地理格局,此處不發也難。歷經各朝代的積累與發展,風水理論在漢唐時期日趨成熟,並流傳至今,甚至在近代風靡全球。風水學的內容核心不外乎:(1)巒頭:著重山川形勢,尋找龍脈穴位;(2) 理氣:測量坐向,分析氣場流動;(3) 擇日:選擇最佳時辰進行安葬或入宅。

何謂成功人生?風水助人登峰造極

詹前理事長在其專題報告中,也深刻闡述了對「成功人生」的定義。如同地理師為先人安葬時的「呼龍」儀式,為後代祈福,人生所追求的成功目標,大致可歸納為四個面向:

1.權勢:功成名就,登科及第。

2.財富:家財萬貫,富甲一方。

3.子嗣:人丁興旺,後繼有人。

4.壽命:福壽綿延,健康長壽。

若要舉一歷史人物能兼顧多項,唐代名將郭子儀(西元697-781年)無疑最具代表性。他武狀元出身,歷經四朝皇帝,兩度拜相,文武雙全,出將入相,戰功彪炳,享盡榮華富貴。更令人稱奇的是,他八子七婿,子孫滿堂,享年85歲高壽善終。儘管曾兩度遭宦官誣陷而解除兵權,郭子儀卻總能在《易經》「坎」卦所示的險境中安然脫困,展現其過人的智慧。尤其可貴的是,面對國難時,他能不計前嫌舉薦與自己對立的將領擔當重任,這正是《易經》坤卦「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所昭示的「有容乃大」的寬廣心胸。

古人對人的成功總結出十大要素:命、運、風水、積陰德、讀書、名、相、敬神、交貴人、養生。其中,前五項流傳最廣,而風水更是關鍵一環。古人堅信,好的風水能營造個人優勢,甚至有扭轉乾坤的奇妙功效。

面對「風水」的真偽,人們通常抱持三種態度:

1. 全然相信:深信風水玄奧,處處尋求其助力。

2. 半信半疑:常抱持「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的觀點。

3.  完全不信:斥之為無稽之談,視為迷信。

詹前理事長以其多年地理師的專業經驗指出:「風水學之所以能流傳數千年而不失傳,自然有其深刻道理。」他以陰宅祖墳為例,引用古語:「一個山頭葬十墳,一家富貴九家貧。」事實上,即便百墳同葬,能發富發貴者也寥寥無幾,因為其靈驗性需要完美的配合,絕非單純的機率問題或個人運氣。

風水學的深度與條件

風水學實乃一門高深學問,能否發富發貴,牽涉到幾個關鍵要件:

1.尋得真師:必須聘請到真正精通巒頭、理氣的風水大師。如同板橋林本源家族有幸遇見林瑯仙,中部劉家、黃家禮遇唐山來的蝨母仙,皆因此田產擴增數百甲,並出官貴。而王永慶則巧遇曾子南大師,經其指點遷葬祖墳,家族自此改觀大發,最終成為台灣首富。

2.龍穴真穴與擇日:找到名師後,需尋得「真龍正穴」,點穴精準無誤,再配合「擇日正法」,方能具備發達的條件。

3.主家福德:更為重要的是,主家本身的福德必須足夠。要獲得大地理的龍穴寶地,絕非易事。

王永慶風水翻轉人生的傳奇

據詹前理事長透露,他曾多次帶領學生或與地理前輩一同勘驗台灣六大富豪家族的祖墳,包括鴻海郭家、國泰蔡家、新光吳家、長榮張家、中信辜家、台塑王家。經審視,這些家族的祖墳確實都具備優越的地理條件,這也佐證了風水在助其營造競爭優勢、成為業界翹楚方面的真實性。

其中,王永慶(1917-2008)家族的祖墳傳奇尤為引人入勝。王永慶來台的第一世祖王媽許雪,攜子王世來公定居新店直潭。王世來公安葬於後方塗潭猴湖山中,此地為標準的「土生金富貴穴」,其玄武位飽滿,前方水局秀美,案朝俱備,形成雙乳穴。王家佔得一乳,另一乳據傳為蔡家所得,也發展得極好,多定居國外。左右砂手猶如猴子的雙臂,故有前輩喝形為「母猴餵乳穴」或「靈猴抱金穴」。

據「台北市星相卜卦與堪輿業職業工會」前理事長藍元陽大師(明和)轉述,他曾是追隨曾子南大師最勤奮的前輩。1958年(民國47年),曾大師勘驗此墳後,當面告知家屬此墳點穴正確,造葬得法,只是發福較遲,需待六十年,無需動土。當年王家家境貧困,此墳僅以一石為記,曾大師為此墳定了爻位並更換了墓碑。巧合的是,王永慶於1954年成立「台灣塑膠公司」,當時財政部長尹仲容請台灣銀行清查客戶帳號,王永慶戶頭竟已有新台幣八百多萬元,因此中選為重點扶持對象,這可能與此墳的助蔭已開始發動有關。另有傳聞,王永慶相貌酷似猴形,或許也與其祖先得「猴穴」有關,僅供參考。

同年,曾子南大師又為王家尋得兩處福地:一處是安葬來台祖雪娘於新店直潭的「仙人撒網穴」;另一處則是安葬其先祖父母於新北市五股的「金獅坐北斗穴」。特別是「金獅坐北斗」,此處屬連珠吉穴,淡水河、基隆河、三重疏洪道眾水來朝,淡水河潮起潮落,可謂「億來億去」,一發如雷。當年祖墳完工後,曾子南大師對自己功力的自信,加上尋得此等大地(據傳還挖到清朝年間林瑯仙尋地時所埋下的《天賜一善》石碑),當場開立保證書,載明:「富可敵國,二房大發,勝過板橋林本源。」正是這一切,為台灣經營之神開創了首富王國,也再次驗證了風水的玄奧。

詹前理事長最後強調,條件優越的風水福地要能真正發富發貴,必須尋得「真龍正穴」。當代地理師更可藉助現代科技,如空拍機的輔助,使龍脈穴點看得更清晰;Google地圖亦是觀察地形水局的絕佳工具。唯有精準點穴定位,再配合「三元易經擇日祕法」,方能充分發揮地理的靈動力。當然,主家本身的福德累積,更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關鍵要素。